第146章 夏虫不可语冰 (2 / 5)
能被邀请到这里的记者,都是经过主办方筛选的,所以气氛很融洽,问题大多围绕着《追风筝的人》展开。
而此时一位记者接过话筒。
在场众多记者微微一怔,这个姓王的怎么进来的?
顾远不认识她,耐心地听着她的提问。
“顾远先生,首先祝贺您和《追风筝的人》获得多项重磅提名,它展现的宏大叙事与人类关怀,令人动容,被视为本届奖项最有力的竞争者之一。”
随即话锋一转:“相比之下,您的新作《星辰的私语》虽然也获得了提名,但似乎将视野从广阔的世界,收缩到了极为私人的情感领域。”
“我们好奇,在您的内心,是否会认为后者的文学价值天然就会比前者低?”
顾远在内心皱眉,他当然听出了这个记者的不怀好意。
事实上,自从《星辰的私语》上市以来,就常常面临各种各样的批评,但这不代表他会接受那些批评。
因为那些批评并不是聚焦于顾远本身写作能力的批评,而是对题材选择的批评。
是那些人凭着自己狭隘的文学观念,认为处理宏大议题的作品天然高于处理私人内心世界的作品。
用唐老的话来说,那叫噪音。
无需理会。
于是顾远面上依旧保持着微笑:“感谢您的提问,但我想纠正一个前提。”
“文学的价值,从不以题材的‘大’或‘小’来衡量。”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而此时一位记者接过话筒。
在场众多记者微微一怔,这个姓王的怎么进来的?
顾远不认识她,耐心地听着她的提问。
“顾远先生,首先祝贺您和《追风筝的人》获得多项重磅提名,它展现的宏大叙事与人类关怀,令人动容,被视为本届奖项最有力的竞争者之一。”
随即话锋一转:“相比之下,您的新作《星辰的私语》虽然也获得了提名,但似乎将视野从广阔的世界,收缩到了极为私人的情感领域。”
“我们好奇,在您的内心,是否会认为后者的文学价值天然就会比前者低?”
顾远在内心皱眉,他当然听出了这个记者的不怀好意。
事实上,自从《星辰的私语》上市以来,就常常面临各种各样的批评,但这不代表他会接受那些批评。
因为那些批评并不是聚焦于顾远本身写作能力的批评,而是对题材选择的批评。
是那些人凭着自己狭隘的文学观念,认为处理宏大议题的作品天然高于处理私人内心世界的作品。
用唐老的话来说,那叫噪音。
无需理会。
于是顾远面上依旧保持着微笑:“感谢您的提问,但我想纠正一个前提。”
“文学的价值,从不以题材的‘大’或‘小’来衡量。”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