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新旧对决! (2 / 4)
叮叮当当的敲打声少了,工程师们的争吵声和工人们的抱怨声却多了起来。
“刘总工,这叫什么事儿!我这套悬挂调校的手艺,跟了我三十年,现在让我去拧几个标准螺丝?这跟流水线上的女工有什么区别?”
休息室里,一个老师傅将手里的搪瓷缸子重重往桌上一顿,很是不满。他叫孙福,厂里最好的底盘装配师,经他手装配的坦克,跑起来很稳。
刘总工坐在他对面抽着烟,眉头紧锁,没有说话。
“就是!这不胡闹嘛!”另一个负责动力舱对接的组长也忍不住说,“以前咱们造坦克,那是手艺活。现在呢?把东西造好了,跟堆积木一样拼起来?那还能叫坦克吗?那叫铁棺材!”
“没有灵魂!”孙福一拍大腿说,“这东西,没有灵魂!那个陆总工懂技术,可他不懂军工!我们造的是战士的第二条命!”
这番话,让在场的老师傅们都有同感。他们是工匠,对手里的活有自己的骄傲。陆扬的模块化生产,恰恰让他们感觉自己的手艺没了用武之地。
刘总工冷静下来后,还是觉得不踏实。他拿着那份接口图纸,找到了陆扬。
“陆总工,你的标准很好,但人不是机器。”刘总工将图纸摊在桌上,沉重地说,“理论上,只要每个模块都严格按照图纸来,最后一定能拼接到一起。可实际生产中,总会有误差。一个模块差半毫米,五个模块累积起来,最后怎么办?”
陆扬抬起头,看了看这位老专家。
“刘总工,你说得对,人不是机器。”他平静地回答,“所以,我们才需要用标准和工具,来放大人的能力,同时减少人的失误。”
陆扬没有过多解释,直接拿起电话,拨通了车间主任的号码。
“通知下去,孙福的班组,按老规矩继续总装那辆半成品。另外,从各个车间抽调一批年轻工人,组成一个新的班组,由陈康年总工带队,进行模块化总装。我们比一比。”
消息传开,整个总装车间都议论纷纷。
新旧对决?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刘总工,这叫什么事儿!我这套悬挂调校的手艺,跟了我三十年,现在让我去拧几个标准螺丝?这跟流水线上的女工有什么区别?”
休息室里,一个老师傅将手里的搪瓷缸子重重往桌上一顿,很是不满。他叫孙福,厂里最好的底盘装配师,经他手装配的坦克,跑起来很稳。
刘总工坐在他对面抽着烟,眉头紧锁,没有说话。
“就是!这不胡闹嘛!”另一个负责动力舱对接的组长也忍不住说,“以前咱们造坦克,那是手艺活。现在呢?把东西造好了,跟堆积木一样拼起来?那还能叫坦克吗?那叫铁棺材!”
“没有灵魂!”孙福一拍大腿说,“这东西,没有灵魂!那个陆总工懂技术,可他不懂军工!我们造的是战士的第二条命!”
这番话,让在场的老师傅们都有同感。他们是工匠,对手里的活有自己的骄傲。陆扬的模块化生产,恰恰让他们感觉自己的手艺没了用武之地。
刘总工冷静下来后,还是觉得不踏实。他拿着那份接口图纸,找到了陆扬。
“陆总工,你的标准很好,但人不是机器。”刘总工将图纸摊在桌上,沉重地说,“理论上,只要每个模块都严格按照图纸来,最后一定能拼接到一起。可实际生产中,总会有误差。一个模块差半毫米,五个模块累积起来,最后怎么办?”
陆扬抬起头,看了看这位老专家。
“刘总工,你说得对,人不是机器。”他平静地回答,“所以,我们才需要用标准和工具,来放大人的能力,同时减少人的失误。”
陆扬没有过多解释,直接拿起电话,拨通了车间主任的号码。
“通知下去,孙福的班组,按老规矩继续总装那辆半成品。另外,从各个车间抽调一批年轻工人,组成一个新的班组,由陈康年总工带队,进行模块化总装。我们比一比。”
消息传开,整个总装车间都议论纷纷。
新旧对决?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