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臣前显圣 (1 / 11)
关于“己巳之变”,关于袁崇焕,关于眼前这场喧嚣的党争……
前因后果,脉络分明。
简单来说,以温体仁、王永光为首的一批在“钦定逆案”后政治失势的官员,急于打压东林党,实现翻身。
其本质无非是借国难重启党争,清除异己,攫取权力——
温体仁想扳倒韩鑛、钱龙锡,登上首辅宝座;
阉党残余王永光,既为重塑权势,更要顺便报复东林党。
政斗到最后,袁崇焕于崇祯三年被凌迟处死,钱龙锡下狱后流放定海。
至此,党争凌驾于国事:
文臣为私怨不惜牺牲良将、构陷同僚;
崇祯帝的多疑与猜忌,亦成为党争的催化剂。
二者相辅相成,加速明朝的覆灭。
“呵。”
朱幽涧在心中发出一声冰冷的嗤笑。
愚蠢。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前因后果,脉络分明。
简单来说,以温体仁、王永光为首的一批在“钦定逆案”后政治失势的官员,急于打压东林党,实现翻身。
其本质无非是借国难重启党争,清除异己,攫取权力——
温体仁想扳倒韩鑛、钱龙锡,登上首辅宝座;
阉党残余王永光,既为重塑权势,更要顺便报复东林党。
政斗到最后,袁崇焕于崇祯三年被凌迟处死,钱龙锡下狱后流放定海。
至此,党争凌驾于国事:
文臣为私怨不惜牺牲良将、构陷同僚;
崇祯帝的多疑与猜忌,亦成为党争的催化剂。
二者相辅相成,加速明朝的覆灭。
“呵。”
朱幽涧在心中发出一声冰冷的嗤笑。
愚蠢。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