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其他类型 > 其他类型 > 九锡 > 983【奈何】 (2 / 5)

983【奈何】 (2 / 5)

        如果没有李端十五年如一日的宵衣旰食,特别是生前重创门阀世族的根基,从而给后继之君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光是朝中的阻力就会让边军寸步难行。

        如果没有以李道彦为首的文臣武将呕心沥血,哪怕是景庆山这样的逆臣都有经界法这样的贡献,大齐朝廷根本掏不出几千万两银子支撑一场绵延数千里的国战。

        但是秦正心里很清楚,古往今来的掌权者未必能成事,要坏事却不难。

        宁太后不仅没有坏事,相反竭尽全力地给予陆沉支持和信任,这本身就是很难得的胸襟。

        或许她唯一没有想到的便是陆沉一战摧毁景军主力,连景帝都命丧沙场,以至于局势瞬间一发不可收拾。

        到了这个时候,寻常意义上的制衡和牵制对陆沉已经很难起到效果。

        秦正对这些关节看得很透彻,先前那番话说明他即便远离京城,依然对朝野上下发生的事情了如指掌,这代表他手中还掌握着足够的力量。

        宁太后也知道这一点,但这不是眼下她在意的事情,因此摇头道:“哀家只是做了应尽的本分。说到底这座江山是李家历代君王传下来的,天家本就应该担负自身的职责,总不能臣子们在力挽狂澜,天家却在拖后腿,如此行径岂不可笑?”

        秦正点头道:“陛下能这样想,确实很不容易。”

        这已经是他第二次提到不易。

        宁太后苦笑一声,随即诚恳地说道:“秦卿,先帝纵有一些不是,却不会做出罔顾人伦的恶行。哀家向你保证,高宗皇帝的病症并非有人暗中做了手脚,不过哀家也承认,大殿下的亡故确实加重了高宗皇帝的病情。”

        “陛下,老臣知道。”

        秦正摇了摇头,示意她不必往下说,继而略显怅惘地说道:“老臣在锦麟县逗留的那段时间,和李老相爷谈论过此事,我等的看法大抵相近,先帝纵有夺嫡之心,最多只会算计到大殿下和奉国中尉身上,他没有任何必要做出弑父这种大逆不道之举。其实在先帝宾天之后,陆沉便派人送来一封密信,他从李适之口中确定高宗皇帝的离世和阴谋无关。”

        宁太后微微一怔。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