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其他小说 > 非洲创业实录 > 第二百六十七章 德国冬奥会 (3 / 5)

第二百六十七章 德国冬奥会 (3 / 5)

        马学森说道:“原阿拉斯加的沙俄后裔数量虽然不算多,但是我们通过学习他们在当地的一些生存经验,从而度过了早期对阿拉斯加开发的艰苦时代。”

        “其中就包括俄国的建筑模式和风格,当然,后来随着城市的出现,在政府的主持下,我们还派人前往沙俄深入学习过他们寒带地区的建筑建造方式。”

        “所以,如果你们去过苏联的城市,可能就会惊讶的发现,安克雷奇和它们有多么相似。”

        “一直到二十年代,安克雷奇才开始更进一步的考察加拿大,北欧,甚至远东帝国,日本等高寒地带国家和地区的建筑,并且结合安克雷奇自身的特点,形成了一些新的建筑风格。”

        早期的阿拉斯加,在城市和定居点发展上,完全照抄俄国经验,这样见效最快,毕竟当时沙俄是唯一高纬度寒带地区具有代表性的强国。

        并且沙俄距离阿拉斯加近,阿拉斯加人不需要前往沙俄的欧洲部分,在其远东地区就可以“取经”。

        而同时期的加拿大,根本没有发展起来,所以阿拉斯加也就没有在这方面和加拿大学习,反而是舍近求远,向俄国学习,后来东非和英国关系极速恶化,这也导致了阿拉斯加和加拿大之间关系的恶化。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20世纪初期,随着东非的日益强大,英国不得不认命,自己已经无法阻止东非的崛起,所以主动谋求和东非关系的缓和,而加拿大彼时的独立性也已经很强,也不会为了英国直接得罪另一个世界强国。

        但是,彼时加拿大也错过了对阿拉斯加施加影响的最佳窗口,让阿拉斯加在建筑领域,“俄式”彻底成为主流。

        不过,随着20世纪初,加拿大经济和工业的强势崛起,尤其是二十年代,加拿大可以说在世界上风头无两,其经济甚至能和一些世界大国相提并论。

        而同一时期的沙俄,则各种原因经济凋敝,后来更是让苏联(俄)工党取而代之。

        阿拉斯加在二十年代就兴起了一股“加拿大热”,当然,不管阿拉斯加是和俄国学习,还是加拿大学习,他的文化主干,始终是东非文化,或者说德意志文化,而其他文化都是修饰。

        在阿拉斯加这个地方,德意志文化是主流,在部分硬件上,像城市建设和建筑风格,还有农业作物上,贴近沙俄,在文化习俗和生活方式上,又受到远东帝国的极大影响,同时还沾染一些加拿大,因纽特人的文化色彩。

        马学森对游客们就说道:“阿拉斯加是一个非常包容的地方,并且和本土有着相对显著的文化差异,成为帝国唯一的“寒带明珠”。”

        这个所谓的寒带明珠,并没有太大的含金量,毕竟东非在海外,尤其是高纬度地区,也就只有阿拉斯加这一个寒带殖民地。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