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历史军事 > 我父刘玄德 > 第443章 荆北取舍 (2 / 8)

第443章 荆北取舍 (2 / 8)

        刘表闻言竦然一惊,堂上也有人惊呼道:“不可,如此一来,襄阳岂不是只剩下五千人了。襄阳乃是大城,五千人如何能守。明公,万万不可啊。”

        刘表去看说话之人,此人乃是傅巽傅公悌。

        此人乃是北地郡泥阳县,乃是西汉义阳侯傅介子的后代,家族在北地郡中颇有声望,堪为名门。

        傅巽容貌魁伟,博学多闻,少时就为三公征辟出仕,起家尚书郎,这可是极高的荣誉,可见傅氏一门的底蕴。

        只是如今也不得不南下避难,寓居襄阳,为刘表所用。

        傅巽后来在刘表病死后,力劝刘琮降曹,在曹魏中颇有建树,但他最为有名的事情,却是善于识人。

        他一生中识三人最有传奇色彩,其一是评裴潜为“品行清风亮节名扬四方”,其二是评魏讽为“谋反为早晚之事”,其三就是评庞统为“半英雄”,皆是一言中的,可见其眼光之毒辣。

        傅巽此时所言,正中刘表心中所忧。

        刘表心里也是极为赞同傅巽之言的,襄阳城大,人口不下十万,其中有三成以上便是北方流民。

        这些人因为失去了土地,只能在襄阳城中打零工维系生计,并不安稳。五千人连镇抚襄阳都危险,万一再出点什么意外,那自己在荆州的基业可就危险了。

        看出刘表脸上的异样,韩嵩也明白傅巽说的并非有错,只是在韩嵩看来,当务之急是解决夏口的问题,襄阳城内解决的办法其实并不少。

        既可以让士族豪强拿出部曲来权且冲抵,也可以在襄阳富裕人口中进行征兵扩军。

        不过韩嵩也明白,这两个策略还是有些缓不济急,而且蕴藏风险。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