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玄幻奇幻 > 玄幻奇幻 > 天狼诀2 > 第八十四章西凉屯兵南宋境内(三) (2 / 3)

第八十四章西凉屯兵南宋境内(三) (2 / 3)

        又过了一段时间,吴挺的大军彻底击溃了西凉人的残余势力,收复了被西凉人占领的失地。西凉人被迫退回了自己的领地,再也不敢轻易侵犯大宋的边境。

        乱石关的危机终于解除了,茶马古道也恢复了畅通。商旅们又开始往来于中原与西域之间,带来了各种商品和消息。

        陈砚秋被任命为乱石关的守将,负责镇守这座重要的关隘。他励精图治,整顿军纪,训练士兵,使得乱石关的防御更加坚固。

        耶律恒也留在了乱石关,成为了陈砚秋的得力助手。他们一起,守护着这座城池,守护着川陕地区的安宁。

        夕阳下,陈砚秋和耶律恒站在城楼上,望着远方的群山。

        “耶律兄弟,你说我们能守住这里多久?”陈砚秋问道。

        耶律恒微微一笑:“只要我们心中有信念,有家国,有百姓,我们就能一直守下去。”

        陈砚秋点点头:“你说得对。只要我们在,乱石关就在,大宋的江山就在。”

        他们的目光坚定,仿佛已经看到了未来的希望。乱石关的故事,将会永远流传下去,成为大宋历史上一段不朽的传奇。

        南宋嘉泰年间,西北局势风云变幻。西夏李元昊称帝后,不断扩张势力,对周边政权虎视眈眈。西凉,这片古老的土地,在历经多番战乱后,虽仍保有一定实力,却也深感西夏的威胁如芒在背。与此同时,南宋朝廷偏安一隅,在江淮防线投入大量精力,而蜀口地区的防务虽有一定基础,但因长期未受大规模侵扰,逐渐显露出松懈之态。

        此时,西凉国主李重冒忧心忡忡。国内资源有限,面对西夏的步步紧逼,军事上难以与之抗衡。谋士们纷纷进言,提出与南宋结盟的设想。“吾国若得南宋之援,可借其物力、兵力,共御西夏。且蜀口之地,地势险要,若能屯兵于此,进可攻,退可守,不失为良策。”一位老臣捋着胡须,目光坚定地说道。李重冒沉思良久,权衡利弊后,最终决定派使者前往南宋,商议屯兵之事。

        南宋朝廷接到西凉使者的请求后,朝堂之上顿时议论纷纷。有的大臣认为,西凉与南宋相隔甚远,且其国势不明,贸然允许屯兵,恐生变故。“西凉之兵,若入我境,万一心怀不轨,如芒刺在背,我大宋腹地岂不危矣?”一位御史言辞激烈地反对道。然而,也有大臣看到了其中的机遇。“如今西夏势大,若能与西凉结盟,使其屯兵蜀口,可为我大宋屏障。且西凉兵善战,可助我加强蜀口防务,何乐而不为?”宰相韩侂胄分析道。赵不凝犹豫不决,最终决定先派使者前往西凉,考察其真实意图与实力。

        南宋使者陈康伯肩负重任,踏上了前往西凉的路途。一路西行,他目睹了战乱后的荒芜,心中不禁对西凉的处境多了几分同情。到达西凉后,陈康伯受到了李重冒的热情款待。然而,在谈判桌上,双方却陷入了僵局。

        西凉方面提出,要在蜀口地区的汉中、武兴等地屯兵两万,且要求南宋提供粮草、兵器等物资支持。陈康伯大惊,“此两地乃我大宋蜀口要地,屯兵两万,规模过大,且物资供应亦非易事。吾皇恐难应允。”李重冒则据理力争,“我西凉为抗西夏,不惜倾国之力。若不能在险要之地屯兵,如何有效抵御西夏?且我军所需物资,战后定当归还。”双方各执一词,谈判陷入了长时间的僵持。

        陈康伯深知此次谈判的重要性,他一方面暗中派人了解西凉军队的真实战斗力与国内局势,另一方面与西凉大臣们私下沟通,寻求妥协之策。经过多日努力,他发现西凉军队虽装备简陋,但士兵们作战勇猛,且对西夏恨之入骨,确有结盟抗夏的诚意。于是,陈康伯向李重冒提出了一个折中的方案:西凉可在蜀口的兴州附近屯兵一万,南宋提供部分粮草,兵器则由西凉自行解决。李重冒权衡再三,最终勉强同意了这一方案。

        经过艰难的谈判,双方终于达成协议。西凉国主李重冒立即着手挑选精兵强将,任命大将慕容博为屯兵统帅,率领一万西凉军前往南宋蜀口地区。出发前,李重冒亲自为将士们送行,“此次屯兵南宋,关乎我西凉生死存亡。汝等务必与南宋军民和睦相处,共御西夏。若有违令者,军法处置!”慕容博单膝跪地,大声应道:“末将定不负国主重托!”

        西凉军一路跋涉,终于抵达兴州。南宋方面也按照约定,为西凉军安排了营地,并提供了部分粮草。慕容博深知,要想在异国他乡站稳脚跟,必须与南宋军队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于是,他主动拜访南宋兴州守将吴曦,表达了合作抗敌的诚意。吴曦对西凉军的到来心存疑虑,但在朝廷的压力下,也不得不表示欢迎。“慕容将军远来辛苦,今后我等当携手共进,保我大宋边境平安。”吴曦微笑着说道,但眼神中却透露出一丝戒备。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