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5章 过往媚娘 (1 / 2)
网站内容更新可能不及时,请在上方扫码下载app阅读最新章节,本站域名也可能随时无法访问,下载app永久可以免费阅读小说。
杨清心说“太后娘娘,怎么还不来,劳烦上官大人,去看看,是不是有什么事情,陛下忘了我还在这里等着呢?”
上官婉儿见杨清心这样着急,而且这太后娘娘,到现在怎么还不露面呢?把人家杨大人放在这里还真是等的时间有点久了。
上官婉儿笑道“杨大人,我说就去看看到底发生什么事情,不是啊,太后说不来的话我再回来告诉你……”
杨清心笑道“那就多谢上官大人了……”
武则天(624年-705年12月16日),自名武曌(zhào),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正统女皇帝(690年-705年在位),也是即位年龄最大(67岁)寿命最长的皇帝之一(82岁),与汉朝的吕后并称为“吕武”。
武则天为荆州都督武士彟次女。十四岁时进入后宫,为唐太宗才人,获赐号“武媚”。唐高宗时封昭仪,在“废王立武”事件后成为皇后,上元元年(674年)加号“天后”,与高宗并称“二圣”,参预朝政。高宗驾崩后,作为唐中宗唐睿宗的皇太后临朝称制。
显庆五年(660年)十月,李治风疾发作,头晕目眩,不能处理国家大事,于是让武则天处理朝政。然而也让武则天和李治出现了裂痕,也导致了武则天差一点被废。
龙朔元年(661年)正月,武则天请禁止天下妇女为俳优之戏(指演滑稽戏的艺人),李治采纳并下诏。四月,李治欲亲征高句丽,在武则天及群臣劝谏下才作罢。
武则天最初能“屈身忍辱,奉顺上意”,故而李治力排众议,坚持立她为后。待到武则天得志后,“专作威福,上欲有所为,动为后所制”,李治不胜其忿。麟德元年(664年),宰相上官仪请求废后,李治亦以为然,即命上官仪起草废后诏书。左右侍从及时奔告于武则天,武则天立即到李治面前自诉,使其“羞缩不忍,复待之如初”。李治又担心武则天怨怒,因此哄骗她说“我初无此心,皆上官仪教我。”从此每当李治理政,武则天便“垂帘于后,政无大小皆与闻之。天下大权,悉归中宫,黜陟生杀,决于其口”。
由于李治在位时期国力昌盛,武则天积极劝其封禅泰山。封禅时本应先由皇帝初献,公卿亚献。但武则天认为,封禅为祭地之仪,由太后配享,彰显后土之德。所以她要自己充当亚献,好孝敬自己的婆婆,李治应允。于是麟德二年(665年)十月,李治率文武百官扈从仪仗,武则天率内外命妇,从东都紫微城出发,前往泰山封禅。车乘连绵数百里,随行的还有突厥于阗波斯天竺倭国新罗百济高句丽等国的首领和使节。
武则天开凿龙门石窟卢舍那大佛油画
咸亨三年(672年)四月,武则天以两万贯脂粉钱,命人根据自己的形象在洛阳龙门石窟雕刻卢舍那大佛。此工程历时三年九个月完。
上元元年(674年)八月,李治称天皇,武则天称天后。十二月,武则天上建言十二事,被李治悉数采纳,下诏颁布施行。武则天重视农业生产,规定各州县境内,“田畴垦辟,家有余粮”者予以升奖;“为政苛滥,户口流移”者必加惩罚。她所编农书《兆人本业》,颁行天下,影响很大。而武则天执政期间,其宗教政策以尊崇佛教为主。
上元二年(675年),李治所患的风眩症愈加严重,便与大臣们商议,准备让武则天摄政,因宰相郝处俊劝谏,这才暂时停议。武则天得知后,就召集了大批文人学士,大量修书,先后撰成《玄览》《古今内范》《青宫纪要》《少阳正范》《维城典训》《紫枢要录》《凤楼新诫》《孝子传》《列女传》《内范要略》《乐书要录》《百僚新诫》《兆人本业》《臣轨》等书。且密令这批学者参决朝廷奏议,以分割宰相的权力,被当时的人称作“北门学士”。同年,太子李弘病逝,李治改立自己与武则天的二子李贤为太子。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网站内容更新可能不及时,请在上方扫码下载app阅读最新章节,本站域名也可能随时无法访问,下载app永久可以免费阅读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