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七章 孝子 (1 / 4)
第四百一十七章孝子
这件案子看似是在断家务事,双方各执一词,的确很难从中找到破解的方法。
但是,这案子还是有一些比较有趣的地方的。
既然王大和王二都是出了名的大孝子,那就很有趣了,既然是大孝子,为什么还会和父母分家,当初和李学文分家的时候是因为李学文好吃懒做、不思进取。
可以见得,一个和睦的家庭是绝对不会出现分家这种情况的,只有不和睦的家庭才会出现分家的情况,当然分家也不意味着说王大王二对他们的父母不好,只可能说,他们之间存在着很多的矛盾,因为矛盾激化而分家。
那么,他们当初分家的矛盾是什么?
李牧觉得这是一个破绽,遣杨景盛去打听了。
至于李牧则有的没的继续在大堂上审问二人现在的家境情况,以及他们会以何种方式来祭奠他们的母亲。
听着李牧这么问,王大和王二自然认为李牧是打算以家境情况来决定最后葬礼的归属。
这个情况对王二有些不利。
王大已经成家,家中有一妻一妾,就从这一点来看,王大显然是更加有钱的。
至于王二,他现在就相当于是一个江湖骗子,每天摆摊给别人看相,居无定所,就更不用说有什么妻妾了,那更加是无稽之谈。
所以当李牧说起家境情况的时候,王二立刻出言反驳,他激动的甚至快要站起来了。
这里是王法大堂,王二是民,李牧是官,他当然没本事和一位官叫板,可为了让李牧不多多提及家境的情况,他只有快速而且让人信服的转移话题。
“大人,小民以为,人既然已经死了,如何风光大葬对死去的亲人而言并不是很有所谓的,所谓风光大葬,不过就是为了满足其他人以及自己的虚荣心罢了,王二不才,修道多年,对死后之事略懂一些,相信可比我的兄长更为妥善安排好我的母亲。”
“修道?不过就是看了几本辨人面相的书罢了,就敢说修道?”王大忍不住讥讽道。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这件案子看似是在断家务事,双方各执一词,的确很难从中找到破解的方法。
但是,这案子还是有一些比较有趣的地方的。
既然王大和王二都是出了名的大孝子,那就很有趣了,既然是大孝子,为什么还会和父母分家,当初和李学文分家的时候是因为李学文好吃懒做、不思进取。
可以见得,一个和睦的家庭是绝对不会出现分家这种情况的,只有不和睦的家庭才会出现分家的情况,当然分家也不意味着说王大王二对他们的父母不好,只可能说,他们之间存在着很多的矛盾,因为矛盾激化而分家。
那么,他们当初分家的矛盾是什么?
李牧觉得这是一个破绽,遣杨景盛去打听了。
至于李牧则有的没的继续在大堂上审问二人现在的家境情况,以及他们会以何种方式来祭奠他们的母亲。
听着李牧这么问,王大和王二自然认为李牧是打算以家境情况来决定最后葬礼的归属。
这个情况对王二有些不利。
王大已经成家,家中有一妻一妾,就从这一点来看,王大显然是更加有钱的。
至于王二,他现在就相当于是一个江湖骗子,每天摆摊给别人看相,居无定所,就更不用说有什么妻妾了,那更加是无稽之谈。
所以当李牧说起家境情况的时候,王二立刻出言反驳,他激动的甚至快要站起来了。
这里是王法大堂,王二是民,李牧是官,他当然没本事和一位官叫板,可为了让李牧不多多提及家境的情况,他只有快速而且让人信服的转移话题。
“大人,小民以为,人既然已经死了,如何风光大葬对死去的亲人而言并不是很有所谓的,所谓风光大葬,不过就是为了满足其他人以及自己的虚荣心罢了,王二不才,修道多年,对死后之事略懂一些,相信可比我的兄长更为妥善安排好我的母亲。”
“修道?不过就是看了几本辨人面相的书罢了,就敢说修道?”王大忍不住讥讽道。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