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集结 (3 / 4)
网站内容更新可能不及时,请在上方扫码下载app阅读最新章节,本站域名也可能随时无法访问,下载app永久可以免费阅读小说。
围绕着盐场,汪文言修建了十个固定的村落,上万的盐丁就分散居住在这十个村落当中,每日清晨在管理人员的带领下出工,日落而回,除了生活来源不同,他们和以往的农夫并没有什么两样的。
在这里,不论是青状还是妇人,都有活干,区别只是工钱的多少。一万多人,不种粮食,不种菜,也不织布纺纱,因而他们所有需要的生活物资都是从外界输送,这也就存生了一个庞大的市场。
这里所需要的物资,是盐场所属的商队去天津城,或者去北京买来,然后送到各个村落去贩卖,这既能方便盐丁,也方便回收他们手中的银两,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发展到此时的盐场,早就不是当初什么都供应的制度了,除了房子盐场帮你免费做的,其他都需要自己出钱去买。当然,现在的工钱肯定比以前的多,比较少了那么多的福利。
在每个盐丁村落当中,还有一所私塾,私塾中有十多二十名老师,所有六岁到十五岁的适龄儿童都要在这里就读,这是强制性的。对于这个教育,朱由校
美其名曰,九年义务教育。
当然,在孩童们学习的课程中,除了古文启蒙外,最重要的就是数学了,在之后本来朱由校还打算教其他的,可后来想想,五年之后,这些从来没识字的文盲能通读文章,会算术就不错了,其他的弄了也是白弄,真有这等聪明的孩子,等到他登基之后开设更加高一级的学校。
当然,最主要的还是朱由校没有课本,他一个人可编不出来后世初高中的教科书。因此,整个盐场的私塾中就两门课程,语文和数学。
花了三天时间,朱由校将整个盐场都给逛了一遍,对于这里的情况他很满意,“汪先生果真大才,将这里管理的井井有条。”
“惭愧惭愧,都是殿下规划的好,在下不过是照章行事而已。”汪文言练练谦虚,然后有吹捧起朱由校来,“殿下真是治国有术,只是小试牛刀,就将上万之民治理的如此安康。”
“古之三代之治也不过如此。”他的这句感慨倒是真的,他是打心底里佩服朱由校的治理手段,不过是寥寥几手,就将盐场弄得妥妥当当。
“哈哈。”朱由校只是笑笑,也不在意。看完整
个盐场后,他又带着骑兵连往管理区走去。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网站内容更新可能不及时,请在上方扫码下载app阅读最新章节,本站域名也可能随时无法访问,下载app永久可以免费阅读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