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六二章归国 (2 / 4)
网站内容更新可能不及时,请在上方扫码下载app阅读最新章节,本站域名也可能随时无法访问,下载app永久可以免费阅读小说。
就连之前翰林院的几个腐儒天天叫嚣这是与民争利,但是在断了几个月的薪俸,尤其是改革后的高额薪俸后,便不停的发文在帝国日报上,为商税鼓吹。此种形式下,全国各地,商税反而是开展最快,最顺畅的。
毕竟官员也是要吃饭的么。
同样的,顺利开展的还有皇权下乡计划,不管地方宗族势力以及地主士绅的阻碍多么的巨大,但在官帽子的诱惑下,任何阻碍都不是问题,甚至,许多乡绅自己就成了当地的乡长之类的。
虽然快速推行的基层政府,会带来一段时间的恶
果,但是在大势之下,这些就算不得什么了。或许那些乡绅想着自己当上乡长镇长之后,能够凭借官府的势力在乡下为非作歹,但是,都察院和考功司会告诉他们什么叫做衙门口八字开。
相比于这两样基础国策的迅速进展,同样作为三大基础国策的土地改革确实不痛不痒了,目前连河北都没跨过去,和朝鲜迅速完成的土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土改虽然是朱由校多次犹豫后才做出的决定,他心中其实也拿捏不准到底要不要进行,但是,现在已经开展了,那么不管如何,都要进展下去。
自己选择的路,哪怕是跪着也要走完。
这是朱由校前世一直奉行的观念,更何况到了现在,成为一言九鼎的皇帝,自己说出的话,颁布的政策,绝对要推行到底的。
对于这方面的工作,内阁来的文件不多,只是徐光启时不时的有些汇报,但是,光光从这些汇报当中,他就能感觉到里面莫大的阻力。
就连他依之为心腹的内阁当中,都出现了这样的叛变,有了位于天下中枢的官员串联,反对势力多阴谋结成了一体,于暗中对抗土改的工作。
最最可恶的是,如今位于国内的锦衣卫确实一点手尾都抓不住,光是知道有人阴谋结社,确实没有确凿的证据,就连具体的人都没有,让朱由校十分恼怒。
他本以为上次南直隶平叛后,骆思恭将锦衣卫清洗了一遍,会有所好转呢,结果到头来还是这样,地方锦衣卫几乎被腐蚀干净,以至于现在一丁点有用的消息都没有。
内阁有问题,大都督府那边也还算不错,蒙古消停了许多,窝在归化城那边不动弹,听说是在窝里斗。这让边镇的撤销十分的顺利,没有了外敌之下,孙承宗也不用顾忌那么多了,在骠骑军一万铁骑之下,边镇几乎毫无阻挡之力,纷纷解甲归田,精选精壮,编练成城防军。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网站内容更新可能不及时,请在上方扫码下载app阅读最新章节,本站域名也可能随时无法访问,下载app永久可以免费阅读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