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历史·时空 > 历史军事 > 回明 > 第八十九章 大明宝钞 中 (1 / 3)

第八十九章 大明宝钞 中 (1 / 3)


网站内容更新可能不及时,请在上方扫码下载app阅读最新章节,本站域名也可能随时无法访问,下载app永久可以免费阅读小说。

        从大明宝钞提举司出来,在户部的官员陪同下,又去巡视了大明钞纸、印钞二局,说句心里话,朱允炆也看不出有什么不妥,就是印制宝钞的纸张略有粗糙,听宝钞提举司提举王义廷介绍,印钞用纸采用的是桑皮纸的制作工艺,用桑树皮、混以作废的文牍及考卷打浆而成,所以宝钞多呈青黑或灰黑色,但是却使纸张敦厚结实,虽略有粗糙;但是使得民间无法大量仿制。

        命人取过样钞,恭敬的呈给太孙殿下查看,当看到所谓的“大明通行宝钞”时,不由得为宝钞票幅之大而震憾,幅面长方,一贯钞竟然比他后世中a4纸还要大上许多,而且各种面值的宝钞都是一般大小,不仔细分辨,还真的不知道面额多大。

        钞面以钱文计,其面额分为一贯、一百、二百、三百、四百、五百文等六种,洪武二十二年加发小钞,分十文、二十文、三十文、四十文、五十文五种。

        听着王义廷说着,随手拿过一张,看着横标“大明通行宝钞”,两端护以火焰。花栏内上框中上印面额“壹贯”二字,中下印有十串钱贯图案,左右叠篆“大明宝钞、天下通行”八个大字。龙纹花栏内下框印户部奏准印造文:“户部奏准印造大明宝钞与铜钱通行使用,伪造者斩,告捕者赏银贰佰伍拾两,仍给犯人财产。洪武年月日。”

        不由疑惑起来,这就是国家货币,要是不被仿造那才叫出鬼了,看到了皇太孙的不满,王义廷连忙说在宝钞的印章上有暗记,算是防止伪造的措施,而且朝廷独有的桑皮纸制作工艺材料,民间是绝对不可能得到的。

        “就这些?”

        失望的朱允炆真的为大明的造假者感到幸福,用他后世的眼光看,虽然印刷还算是精致,但是防伪技术却是一塌糊涂,印章上的暗记,连印钞局的人都要辨认好大一会,更不要说是大字不识几个的百姓了。

        至于纸张材料的问题,有了绝对的暴利,这点困难又算得了什么呢。

        翻阅印钞局档案,朱允炆又发现了很多问题,印钞无节制、无凭据,单凭皇上的谕旨印制,光是洪武二十一年捕鱼儿海之捷,为了赏赐功臣,就印制新钞近二十万锭,朱元璋简直拿印钞当做儿戏,随心所欲,只要是想赏赐群臣或者是要发俸禄时,印钞局就会有一个小的高峰期忙活。

        而且在询问下,朝廷居然没有兑换残旧宝钞的机构,那就意味着宝钞只发行不回收,结果肯定是最后一个用它的人倒霉。也难怪在民间的信用建立不起来。

        没有想到自己来宝钞提举司巡视关于伪钞大量出现的根源,却是发现了不利于正版宝钞发行的诸多弊病。朱允炆有些郁闷,回到东宫后,命人收集各种纸张以备自己选择,而后就翻阅书籍准备功课,以便见到朱元璋时的说辞。

        不能再铸铜钱,这是朱允炆所要坚持的,至少短时间内不能再铸造了,因为如果反复频繁,对于朝廷的信用是不可避免的打击。

        大明建朝之初百业待兴,朝廷财政收入有限,而开支却十分庞大,追击蒙元、营建南京、建设中都、赏赐功臣等等,加之铜料缺乏、铸币成本高等原因,发行纸钞成为朝廷解决财政困难的不二选择。

        洪武八年发行宝钞后,民间禁止用金银交易,百姓可以用金银兑换宝钞,但不允许用宝钞兑换金银,由此确立了宝钞为主、铜钱为辅的货币体系。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网站内容更新可能不及时,请在上方扫码下载app阅读最新章节,本站域名也可能随时无法访问,下载app永久可以免费阅读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