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历史·时空 > 历史军事 > 三国幼麟传 > 第五十章 力劝法正 (3 / 4)

第五十章 力劝法正 (3 / 4)

        法正心中一紧,眼前这个少年初来乍到,却不知为何打听这等机密之事。他收起笑容,反问道:“伯约可知前将军攻打襄樊的初衷吗?”

        姜维微微一笑,走到法正跟前,他拿手指沾了沾茶杯,以指当笔,以水做墨,粗粗几笔,就在案几上画出荆州的轮廓。他又在图中点了几点。

        “尚书令且看此图。汉中大战前后,主公派少将军(刘封)、孟太守(孟达)取了上庸之地,此地往西是汉中,往东是襄阳,往南是南郡。我国得上庸,则汉中、南郡连成一片,只需一心应付北面之敌便是。

        若曹魏得之,则于我国而言,形势大变。上庸犹如插入我国腹心之利刃,将汉中、南郡两地割裂,两地俱是腹背受敌,而且从此荆、益二州通道只剩永安、秭归、宜都一线,不仅往来不畅,守土所需兵将钱粮,亦将倍于前矣。

        而上庸之险,在于襄阳。从襄阳发兵至上庸,五日可至。故欲守汉中、南郡则必保上庸,欲保上庸则必取襄阳。

        故末将判断,此正是前将军发动襄樊大战之情由也!”

        法正闻言,胸中巨震。

        姜维所说的,正是此前刘备、孔明还有自己三人定下的襄樊之战的意图。此子不曾参于,竟然仅凭着自己的判断,就能推断到如此滴水不漏!

        更何况,此人出生陇西,如何对着荆襄的地形局势也这般了解?

        法正兀自震撼不已,面上却是古井不波:“那么照伯约之言,前将军攻取襄阳,围困樊城,岂非天大的好事?”

        “倘若周遭敌情一如从前,前将军此举自然极好。”姜维说着说着,忽将手指划到紧挨着南郡郡治江陵城的陆口——那是东吴大都督府所在:“不过,倘若敌从此处来,前将军此举,就要腹背受敌了。”

        法正哈哈大笑起来:“我国虽与东吴结有盟约,但吴候此人,向来有鲸吞荆州之志。前将军久镇荆州,焉能不知?故他出征之前,留下数万精兵,沿长江边广立营哨,吴军但有异动,顷刻便知。”

        姜维又问:“樊城以北便是南阳,乃是中原腹心之地。曹操业已还镇许都,此番闻得于禁全军覆没,定会遣各路兵将驰援。倘若前将军久攻樊城不下,必当抽调后方兵士,如此,后方空虚之下,东吴岂无可趁之机?倘若吴军阴取公安、江陵二城,则荆州不复保,关将军亦将处于进退失据之境矣。”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