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军史 > 军史 > 天下末年 > 第966章 福祸相倚 (1 / 5)

第966章 福祸相倚 (1 / 5)

        诸事既定,益州上下皆奉诏而行。

        不知几人,冒着寒冬,或是北上赶往关凉,亦或是举族回到关中。巴蜀人士出任外州布政司职属,多未动宗族。但曾经因躲避凉州羌乱的关中人士,多纷纷欲归。

        云集在巴蜀境内的军队,已经远远超过了周军伐蜀的兵力。

        十几万大军伐蜀,直至成都投降,死伤近三万人。其中损失惨重的第二军、第九军,已是失去战斗力。可即便如此,余者仍有十万之数,再加上武阳军上下三万众,诸多降兵,不减反增,几近高达二十三万左右。

        细算起来,伐蜀一战,除去涪县攻防,蜀兵几乎没有什么损失。六万余众也仅损失了近万东州兵,及数千普通部曲,余者悉数而降。

        赵韪所部也是如此,庞乐、李异归降,武阳城破之际,军心涣散的赵韪军亦是闻声伏地。

        仅是李异、庞乐等部,亦有五万之余,累积一算,伐蜀战争结束后,周军多出了足足十万兵力。

        再加上关凉各地兵马,全国兵力近三十五万之余。

        养活不起!

        裁军事宜,当即展开。

        优质兵员武阳军将士、东州兵将士,成为了新编第十军及补充第九军的主力。因为,武阳军士卒再不济,也被马超等人,以周军操练之法,训练了足足两年有余。只需要再严肃军纪,战斗力并不弱于第六、七、八三个军。

        益州守备军,以汉中兵及蜀兵中挑选精壮,余者老弱悉数裁撤,回归地方,加入到益州恢复的生产之中。

        有着新任屠夫傅燮,和大周车骑将军徐荣,及第五军精锐坐镇成都,裁兵事宜几无异变。

        蜀中上下思定久矣,各部兵卒也早已厌倦了持续近三年的战争,没人想要再继续打仗了。再加上国朝裁撤兵员给予的补偿,也算是丰厚。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