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军史 > 军史 > 天下末年 > 第780章 冬季攻势(6) (1 / 4)

第780章 冬季攻势(6) (1 / 4)

        河东安邑,东南。

        不得不说,安邑的地理位置,并算不上太好,甚至可以说很差。

        坐拥河东盐田,广袤良田,放到这个时代无疑是发展经济最适佳的地区。人口众多,消费程度也高,又通草原、河洛、幽冀、关中,依结诸河水利之便,使商贾如云,往来不绝。

        可谈起军事战略防守,安邑只能依靠北面的临汾、西南两面的黄河天险,以及东部的箕关来防范来自四周的敌军进攻。

        北面还好,临汾毕竟是坚城,只要粮草兵员充足,敌军只能顿兵其下。可其余三面,就有些显得处处漏洞了。

        两面黄河天险,说是天险,但又由于长度太长,渡口众多,导致处处疏漏。南面尚强一分,有着吴山作为阻隔。东面就真的只能用众多的兵力来防范,幸运的是,这一次安邑属于周国,无需担心屁股后面。

        而东面连绵不绝的王屋山和霍大山,在成为安邑屏障的同时,也成为了最大的缺陷。王屋有箕关,有桓曲,尚足守御。霍大山却是谷壑纵横,连绵不绝,山道奇多。

        只要敌军突破这重重大山,基本上也就宣告可以直接兵临安邑城下。

        而现在,一支两千余人的兵马,就在一座山顶上,注视着下方广袤的平原。

        周围没有任何周兵岗哨,甚至连山民都没有多少。在这吴山与王屋西麓交界处,方圆数十里都是原始森林,山高林密,连一处适合居住的地方都没有。

        便是如此,仍有赵兵翻越群山,来到此地。

        牵招。

        伫立在山顶上,方眼其下,藐视方圆。

        同时,他也在等着斥候的汇报。

        这一部兵马,并非是端氏而来。在大军未及端氏前,就折向西行,沿途翻山越岭,费时旬月,方至此处。

        周军也一如自己所料,必然会忽视此处。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