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救或不救 (1 / 4)
网站内容更新可能不及时,请在上方扫码下载app阅读最新章节,本站域名也可能随时无法访问,下载app永久可以免费阅读小说。
救或不救
石劲前世精研中华古文化学,另外因为家学渊源,故而又精通医、卜两道。而医、卜两道又脱不开中华传统文化的渊源,因此他无论是为人处世上,还是行为作风上都深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影响。
而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在中华民族长期的历史发展中,不仅产生了本土文化,也吸收了外来文化,这些不同的内容在中华民族独特的民情之下,于矛盾与冲突中相互融合吸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传统文化。
说起中国传统文化,其中受众最为广泛,内容最具代表意义的当数以儒、释、道三教为核心的文化体系。
儒家为社会提供了政治典章制度,伦理道德,纲常和君臣治国之道,由于这些内容的万世永恒性,因此,儒家的社会作用也是具有永恒性。
但儒家在惩治社会罪恶方面缺乏有效手段,而这一缺陷正好由佛、道来弥补。
佛、道两家,提出的信佛、修道、行善可以成佛、成仙,反之则堕落地狱之言教,可以促使老百姓去恶
从善,可以使冥顽不化的愚民蛮夷受到感化。
儒家是以明明德,注重私欲净尽,天理纯全。佛家以静寂为根,注重返观静寂,灭除杂念。道家以虚无为术,注重保养虚灵,返回无极。儒家的天理就是佛家的至善、就是佛家静寂。佛家的静寂便是道家的无极,无极即是真理。
释者,出世也,道者,游世也,儒者,入世也,虽然三者的目的有所不同,但其本质却始终如一,无非人之圆觉,天之虚中,地之诚一,终不离究极之变化也。
几千年来,儒家、道家、释家思想不断碰撞、纠缠、融合,逐渐殊途同归,那就是关于善恶、虚实、生灭、因果的关联与承续。
石劲深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影响,极重善恶与因果。
最后,他思虑再三,“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的想法还是占了上风。
既然已经做出决定,他便不再犹豫,立即行动起来。
他顺着树干快速往下滑落了十多丈后,双足一蹬树干,拧身从十余丈高处一跃而下,落地时,拦腰一把抱住那个即将跨入腐土之人。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网站内容更新可能不及时,请在上方扫码下载app阅读最新章节,本站域名也可能随时无法访问,下载app永久可以免费阅读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