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回:罂粟花遍野为谁艳,何家庄门庭… (2 / 5)
这里山川地理的名称也逐步变化,各家各户的家族成员世代更迭。张三李四姓氏百家,贫富贵贱各立门户。有些人家已是名副其实,有的人家则有名无实,也有的则有实无名的。当下这道沟就有上新庄、何家庄,吴家大庄三个庄院。还有那李家河湾、梁家岔、周家沟等有名头的家户,也算是这地方当时的大户,小户人家不计其数。
那些正在准备着,想到这地方来开荒种地的也有不少,受到满山遍野罂粟花诱惑的大有人在。还有那些迫于生存,流落到这里的人,远近都有,不乏其人。至于这里当下的状况,小户人家只是混个生存罢了,后期迁来的家户,当下还没有形成气候,不在话下。
只说这起初的几个拓荒者,当下的大户人家,有的经历了人祸,绝路逢生。有的遭遇了天灾,一蹶不振,甚至有的还改换门庭。各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说不完道不尽的难场事。
先说这周家,祖上和何家搭档,也是这里的拓荒者之一。使尽了浑身招数,好不容易到了第三代。虽算不上富裕之人,但人丁兴旺,也是有名头的大户人家,只是家族的人手,没有几个能提起线索的,还出了几个赌博吃烟之人。
只因当年这里发生暴雨,致使住家窑洞垮塌,折财损丁,家道开始败落。后人们不精通农事,好多土地转手出让,所住窑洞常年失修,时下因地震所致,窑洞再次垮塌,人丁失丧,眼前便是家境贫寒,只是徒有其名。
说起这何家,神仙都知道,祖上是当年最初来这里的拓荒者。历史上出现过三家分晋的故事,这里也有由何家主导,三家分沟的现实。何家占了上段,李家占了中段,还有张家在沟口安了家。三家五户,就在这道沟两岸开始开荒种地。
当时的何家人,一来年长,经历过不少场面,二来经略有方,大家遇到难场事,都要向何家人请教。祖上积攒的基业,传到第三代孙子辈,官名叫何方,后来人们称为何老爷的人,把何家的名望提到了最高地步。高墙大院,人财两旺,这里的地名从此号称何家庄。
当年一时昌盛,家境殷实,财产丰盈不说,只说这人丁兴旺,门下儿孙满堂,没有人家能比得上的。女子们不在话下,单说这儿子就是五个。到了后来,何老爷遇灾祸死里逃生,因受屈辱得了心病,又有家务事难于料理,只好遗憾地离开了人世。只怨这儿子们太多,个个都是浪荡之流,对农耕事务基本不通。家道开始衰落,人丁也开始不旺,但名声在外,仍然算是这道沟的大户。
闲言道,门与门相对,必有一家败,这可真有点意思。当年何家的后生们,为了重振家道,四处寻找,请了个阴阳先生,把阴阳两宅都给疗程了一下。在祖坟和住家大门对面,找了两个女婿。从此之后,女婿家日趋兴盛,何家的家道,便开始逐渐衰落,家境落于贫困。无端损丁,阴盛阳衰,住家院落,房舍窑洞常年失修。
何家的子孙们只顾眼前,婆媳妯娌、诸姑伯嫂之间相互争强,家道不畅。再到了后来的孙子辈,那可就更是提不起线索。当下遇上地震,山体滑塌,摧毁庄院,本家人员伤亡不说,还有好几个长工也被埋在里面,没能救活,这可就遇上天大的麻烦事。
地震期间,何家庄门下幸存的长工们,如同树倒猢狲散,早都离开了何家,各自奔前程去了。翻过年头,又到了春耕季节,地震造成的恐慌稍微平静,大家又开始和往常一样,准备种植罂粟和各种粮食作物。何家眼前的情况,就连种地的人手都找不到,只好亲自动手,家中幸存的婆娘娃娃,不得不下地干农活了。
当下何家的幸存者们,不但为失去亲人而悲伤,还在为缺少劳力而犯愁。谁知有几个人找上门来,何家人以为是逃难的,准备收留了当个长工。还没等何家人开口,几个人就提高嗓门,与何家人争吵起来。
原来这几个人,是被塌窑洞埋没了的长工们的老家人,要讨个说法。两家人见面,便是各执其词,一家怨天,一家忧人,差点还动了干戈。何家人无可奈何,只好来到上新庄,找道老爷给评个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那些正在准备着,想到这地方来开荒种地的也有不少,受到满山遍野罂粟花诱惑的大有人在。还有那些迫于生存,流落到这里的人,远近都有,不乏其人。至于这里当下的状况,小户人家只是混个生存罢了,后期迁来的家户,当下还没有形成气候,不在话下。
只说这起初的几个拓荒者,当下的大户人家,有的经历了人祸,绝路逢生。有的遭遇了天灾,一蹶不振,甚至有的还改换门庭。各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说不完道不尽的难场事。
先说这周家,祖上和何家搭档,也是这里的拓荒者之一。使尽了浑身招数,好不容易到了第三代。虽算不上富裕之人,但人丁兴旺,也是有名头的大户人家,只是家族的人手,没有几个能提起线索的,还出了几个赌博吃烟之人。
只因当年这里发生暴雨,致使住家窑洞垮塌,折财损丁,家道开始败落。后人们不精通农事,好多土地转手出让,所住窑洞常年失修,时下因地震所致,窑洞再次垮塌,人丁失丧,眼前便是家境贫寒,只是徒有其名。
说起这何家,神仙都知道,祖上是当年最初来这里的拓荒者。历史上出现过三家分晋的故事,这里也有由何家主导,三家分沟的现实。何家占了上段,李家占了中段,还有张家在沟口安了家。三家五户,就在这道沟两岸开始开荒种地。
当时的何家人,一来年长,经历过不少场面,二来经略有方,大家遇到难场事,都要向何家人请教。祖上积攒的基业,传到第三代孙子辈,官名叫何方,后来人们称为何老爷的人,把何家的名望提到了最高地步。高墙大院,人财两旺,这里的地名从此号称何家庄。
当年一时昌盛,家境殷实,财产丰盈不说,只说这人丁兴旺,门下儿孙满堂,没有人家能比得上的。女子们不在话下,单说这儿子就是五个。到了后来,何老爷遇灾祸死里逃生,因受屈辱得了心病,又有家务事难于料理,只好遗憾地离开了人世。只怨这儿子们太多,个个都是浪荡之流,对农耕事务基本不通。家道开始衰落,人丁也开始不旺,但名声在外,仍然算是这道沟的大户。
闲言道,门与门相对,必有一家败,这可真有点意思。当年何家的后生们,为了重振家道,四处寻找,请了个阴阳先生,把阴阳两宅都给疗程了一下。在祖坟和住家大门对面,找了两个女婿。从此之后,女婿家日趋兴盛,何家的家道,便开始逐渐衰落,家境落于贫困。无端损丁,阴盛阳衰,住家院落,房舍窑洞常年失修。
何家的子孙们只顾眼前,婆媳妯娌、诸姑伯嫂之间相互争强,家道不畅。再到了后来的孙子辈,那可就更是提不起线索。当下遇上地震,山体滑塌,摧毁庄院,本家人员伤亡不说,还有好几个长工也被埋在里面,没能救活,这可就遇上天大的麻烦事。
地震期间,何家庄门下幸存的长工们,如同树倒猢狲散,早都离开了何家,各自奔前程去了。翻过年头,又到了春耕季节,地震造成的恐慌稍微平静,大家又开始和往常一样,准备种植罂粟和各种粮食作物。何家眼前的情况,就连种地的人手都找不到,只好亲自动手,家中幸存的婆娘娃娃,不得不下地干农活了。
当下何家的幸存者们,不但为失去亲人而悲伤,还在为缺少劳力而犯愁。谁知有几个人找上门来,何家人以为是逃难的,准备收留了当个长工。还没等何家人开口,几个人就提高嗓门,与何家人争吵起来。
原来这几个人,是被塌窑洞埋没了的长工们的老家人,要讨个说法。两家人见面,便是各执其词,一家怨天,一家忧人,差点还动了干戈。何家人无可奈何,只好来到上新庄,找道老爷给评个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