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现代都市 > 乡土生活 > 葆光 > 第二十九回:罂粟花遍野为谁艳,何家庄门庭… (3 / 5)

第二十九回:罂粟花遍野为谁艳,何家庄门庭… (3 / 5)

        道老爷顾忌亲戚道理,怕落了不嫌,便报告官方来调停。经官方认定,何家给伤亡人员如数赔偿,才算了却了此事。

        何家人是既损丁又折财,满腹的窝囊气憋得难受。谁知一个要饭的上门来了,一问才知道是个阴阳先生。何家健在的男人们一听,觉得阴阳都是哄人的,不但没有施舍,当下就撵走了。

        这要饭的遇了个冷脸,没有其他过多反应,转身就准备离开了。只是嘴里念叨着说:“这家人怎么把居家住人的宅地,选在个八煞黄泉位置上,肯定不太利祥。”

        何家的男人们听了这话,当下就犯了疑心。本想再向那阴阳先生问个详细,谁知那阴阳根本不答话茬,跋腿就远去了。何家人觉得收拾这烂摊子,以后住在这里,能不能安稳,谁也不知道,还不如重新找个落脚的地方。

        没有过多长时间,年轻力壮的,干脆各自携家出走,都不见踪影了。门前院后,残垣断壁,只有一个寡妇和几个女子守候。那正是:地动山摇墙倾窑塌,东奔西走人去院空。

        且说这一日,有一帮难拥之人,男女老少,拖家带口,足有十余之众,打算奔宛川河一带,过金县再往兰州城去逃荒,从这里路过。打眼一看,不远处有一座高墙大院,估计是富户人家,一问路人,便知道是何家庄。

        这帮人便直奔何家庄门前而来,想讨点吃喝。其中一个成年男人,站在院门前使劲喊了几声。只见一个中年婆娘,带着几个娃娃出了院门。那男人指着自己拖带的几个娃娃,祈求着说:“有什么吃喝给上一点,娃娃们都快要饿死了。”

        这何家的婆娘一看,两个中年男人,带着一老二少,三个小脚婆娘,七八个男女娃娃,最大的不过换齿之年。大人疲惫不堪,娃娃是衣不遮体,骨瘦如柴,一脸魍魉。回头再看自己的三个女子,虽说也是落难之辈,但至少安身无忧,衣食暂时不愁。

        何家的婆娘面对眼前的情景,怜悯之心是油然而生。只是自身是个寡妇人家,不便让进门来。就叫大点的女子到厨房里,端点馍馍出来,再舀上一砂锅凉水,让给了这帮人吃喝了。

        何家的婆娘,就凑到这老少三个女人跟前,问了一下从何方来,到哪里去。这一老二少婆娘就说了来由,祖上原来是西吉太平镇地方的大户人家,当年因躲避祸乱,逃到了柴门一带,因那地方,土地贫瘠,人情淡薄,无法落脚。只好沿着祖厉河到了葫芦沟,才安了身。

        又因年前地震了,房子都叫山体滑塌埋没,弄得家破人亡。加上三天两头余震不断,人心惶惶,命大活下来的都无吃无穿,无处安身,只好拖儿带女,扶老携幼到处逃难来了。何家的婆娘问了好多,只知道是东面一带的人,也没有再问及姓甚名谁,就准备打发了。

        那老婆子一看,主人开始打发,就赶紧乞求着说:你看我们这一大家口人,除了两个男人,其他老的老,小的小,没个白天黑夜的到处乱逃,小脚人家,这脚痛得实在是走不成,爬都爬不动了。求你给家里主人说一声,看能不能让我们在你这里,随便那一个破窑洞,铺垫些柴草,歇息上两天。

        何家的婆娘一听,两眼的泪水泉涌一般,立刻就流出来了。心想,主人有的都遇无常了,有的都不见踪影了,我在哪里去给主人家说一声。又思想了一阵说:“那你们就看,在那个窑洞歇上一夜,但要小心,这窑洞可不稳当,我家的好几个人,都叫这窑洞给弄起身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